我们比BBC差在哪?浅谈纪录片拍摄制作技巧

咨询热线:028-87317772

我们比BBC差在哪?浅谈纪录片拍摄制作技巧

来源:admin 2022-03-30 13:39:05

  我们比BBC差在哪?浅谈纪录片拍摄制作技巧。BBC的《蔚蓝星球》如雷贯耳,很多和中国相关的故事,像《中国新年》等纪录片,当BBC的团队拍摄出来时,我们就会感觉不一样。任何人在看一部纪录片时,你能瞬间判断出来这是“国内人”拍的,还是“国外人”拍的,这种感觉到底差在哪?我们又如何将纪录片拍摄出西方视角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浅谈一下这两点问题。到底是我们的设备不好?还是我们技术不到位?都不是,就设备和技术而言,全球影视行业基本趋于统一,这跟信息全球化是一个概念,其实造成中外纪录片的感官差异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思维方式。

我们比BBC差在哪?浅谈纪录片拍摄制作技巧

  思维方式的不同,当然往大了说,也可以理解为中西方意识形态的不同。但往小了说就很容易理解了,国内拍摄纪录片是大而全的宏观角度,而西方纪录片更重视个体故事在大环境中起到的表现作用。接下来,笔者用《中欧班列的礼物》这个纪录片,来诠释蓝海云平台是如何将中国故事用西方视角的方式拍出来,并且让全球媒体接受的。“如果媒体能够把一带一路包装成保品质的商品,那么无论是对商界,政界名人还是决策者都是及其有利的,通过波兰妈妈和中欧班列的故事,也让我看到了一带一路最美秒的前景。”这就是故事的力量,蓝海云平台上的全球纪录片制作人正在努力将中国故事,用西方视角的方式给全世界观众讲述。笔者也相信,未来,我们国人也能拍摄出像《蔚蓝星球》那样的顶级纪录片,给人类留下“记忆”的财富。

  参入拍摄,纪录片拍摄的技巧还有抓拍、抢拍。客观记录等,这些都是纪录片拍摄过程中较为典型的一些手法和技巧,所代表的理念、风格或许不同,但作为纪录片创作方法其本质是一致的摄取自然状态的目标追求也是一致的创作方法的殊途同归。而对于拍摄风格、手法和技巧的选择,最终归结到一条美学规律上,那就是内容决定形式,当然这还需要导演具有一定的功底,只有导演对自己所要表现的内容有所理解,有所感悟了导演手法才会应运而生。

  纪录片拍摄过程中还涉及一些具体的拍摄技巧和方法,总的风格和手法确定之后。这里主要向大家介绍“真实再现”

  由于拍摄中各种条件、环境的变化是导演无法控制的因此我镜头不可能完全真实地记录下当时、当地的生活的真实形态,纪录片制作中。这个时候,对一些重要的镜头进行适当地组织、调度拍摄是允许的近几年来,纪录片制作中兴起一种新的创作方法,即搬演,又叫“真实再现”指由他人扮演事过境迁的特定重要情节,或者运用光影声效造型,再现某种特定历史性时刻的环境氛围,作为对形象叙事的衔接和强调。

  而不是无中生有的虚构,同样是演”搬演和故事片中的表演有原则性的区别。前者是对在新闻事件发生时没有拍摄到场面进行再现。这是纪实手法的特殊补充,要控制表演的成分,服从纪录片总体纪实的基调。但对于后者来说,虚构和卓越的表演却是其基本手段,真实也是一种艺术典型化的真实。因此,搬演这种创作方法如果能正确、适当地运用,不违背纪录片的纪实本质的一般说来,搬演常用于人类学纪录片和历史题材纪录片,具体地说,搬演在纪录片中的使用有这样三种情况:

  即某一特定人物过去有意义的经历由本人重新演示进行纪录片拍摄。一般是限于一个人的内容,对象“自身”重演。时隔不久,环境无变化。这种重现不应是对“过去”简单复制,应删繁就简、适当集中、画龙点睛地突出某些特定时空的特定内容。

  或运用实物、光影、声效等造型语言来进行高度象征性地再现。这种手法应注意少而精、简而约、虚实结合、虚以代实。能以光影、声音效果完成的就避免用真人实景。出现特定人物时,由他人扮演。巧用侧影、光影,不轻易给表演者实实在正面近景、特写。

  但一直异议较大,指用故事影片和电视剧画面。因此创作者最好不用或少用。

  搬演这种创作方法是一把双刃剑,总的来说。创作中应谨慎使用,以避免对作品造成伤害。另外,搬演的部分必须让观众清楚地知道这是搬演而不是纪实再现。容易产生误解的部分,创作者应运用各种方法在片中予以说明。如上面第三种情况,使用时一般都用字幕注明借用“某某影片”以辨真假。这也是搬演应遵循的规则。

见微.知著

联系龙腾影视,免费获得专属《策划设计方案》及报价

咨询相关问题或预约面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

业务热线:028-87317772

售后专线:15198299554